前些天一个学妹和我说她想要做心理咨询师,问我她还需要什么样的准备。这个问题难到我了,我从来没有想过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样特别的准备。
或许是一个稳定的人格结构还有基本健康的心理状态?哦,这个她已经有了;
系统的专业培训或者接受自我分析?这个她也已经在做了;
兴许是敏锐的感受性?这个她也还不错,而且还在不断地训练中;
抑或是对人的“好奇”还有真诚的态度?在我说过之后,似乎她也有点不置可否,好像她也觉得这些自己是能够做得很好的。
……
好吧,我列举了很多,她都不是很满意。她在不断打断我,觉得我说的有些老生常谈,缺少了些新意还有对她的特异性。
她确实是那种别人眼中“完美”的人,好像没有什么短板。但是我感到一种无由来的愤怒,总是感到有哪里不太对,兴许是她不断的打断让我有些不耐烦。
沉默了一会,我忽然想到当我的咨询师打断我的时候的那种感觉,和现在我感受到的竟然一般无二。
“兴许你还不够傻吧。”
她很错愕,不知道为什么我冒出来这么一句话。
“也许作为一个咨询师,聪明、敏锐、一针见血等等这都是很棒的特质,但是,也许对于很多来访者来说,他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这么聪明的咨询师。兴许咨询师傻一点,对来访者更好。”
“难道来访者来到咨询室不是为了让咨询师帮助到自己吗?如果咨询师什么都不懂,怎么帮到来访者?”听了我的话,她并不赞同。
“也许有的来访者是这样,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。我更愿意相信来访者对自己的了解,比我对他的了解更加深刻。他每时每刻都在和自己在一起,而我,只有在咨询室中的这区区一个小时。如果我总是很‘聪明’,我更愿意相信那是我的自作聪明。”
她不置可否,我们的话题到此就终止了。
那天晚上我回想起来几年前我和一个来访者的工作。
她是一个有着很强的依恋性的女性,在大部分咨询的时候,她讲完一件自己的困惑,总是会问我她该怎么做。一开始我没有回应她,而是去和她讨论为什么想要我告诉她怎么做。可是这种讨论她一般都是拒绝的,而且会有很强烈的情绪出现。
后来,终于我和她说了要怎么做,她很开心,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哭闹着要家长给自己买一个玩具,最后如愿以偿了的那种感觉。在那之后,我感到我们的咨询明显顺利了许多,我开始怀疑,为什么教科书上对节制如此强调,好像不那么节制对咨询的进程更有意义。
可是,几个月之后,在有一次咨询开始的时候,她和我说,她的生活好像又回到了老样子。她也知道该怎么做会让自己更好一点,可是,她就是不想那么做。她和我道歉,说我建议的做法,她没办法办到,她感到很内疚。
我忽然感到身体一阵冰凉,跳出以往在咨询中自己的自大,我忽然发觉,我做的一切好像让她变得更加依赖了,对她没有任何帮助。
那之后,我逐渐开始改变对待她的方式,从建议她该怎么做,慢慢变成我们探讨她可以怎么做。我忽然想到一句话,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专家。对每个人来说,没有谁比自己更熟悉自己了。
后来,我们就真的一起看到她可以怎么做。这个“怎么做”不是我告诉她的,而是她发自内心地觉得的。我看着她的状态越来越好,回想起来之前自己的“自以为是”,觉得很可笑。
其实,来访者在咨询室中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睿智的咨询师,咨询师甚至可以是一个“傻子”,但是他要和来访者在一起,和他们共同完成他们的生命故事。
所以,如果说要做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准备的话,请让自己“傻”一点吧。时刻提醒自己,你没有那么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