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波
2016年2月25日星期四9:16
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也会抑郁?
会的。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,不要说一般的心理咨询师,甚至积极心理学家也会抑郁。
做心理工作的人也会有人际关系方面的苦恼吗?
答案同样是:会的。
(注:抑郁≠抑郁症)
节后,和做心理医生的朋友甫一见面,扑面而来的第一句话是:我这段时间又抑郁了……
我们真是心有灵犀。我也是……我答。
在国内顶尖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学习,师从的导师是专业领域的大牛,可以说是同行业中的No.1,而她的勤奋和高效,让身为弟子的我们望尘莫及。春节期间每天吃吃喝喝睡睡,看看电视,再次迷失在无价值感的漩涡里,找不到生活的意义。唯觉自己志大才疏,上不着天,下不着地。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除了拖延还是拖延,对于自己期待有所作为的领域至今一无所成,有所成的日子遥遥无期,漫长得令人绝望。生命过半,时间似乎在加速流逝,学了这么多年个人修为上却不见长进,一时只看到自己所无,看不到自己所有,从而陷入自我折磨、自我挫败、自我贬损、自我憎恶的境地。
年前,和一个很小资喜欢养花拍花的朋友谈及,很想研究研究自我憎恶的心理学。朋友答:然后教我。
接着问:真有这个心理学吗?
我答:目前还很少有人研究,所以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点。因为,几乎每个人都有自我憎恶自我嫌弃的时候。因为对现实我的不满,对理想我的无望,所以会有强烈的自我攻击。
朋友:我现在还好多了,年轻时格外严重……
由于职业的原因,心理学的从业者很少向公众坦露自己的负面情绪,或为了维持形象的完美,或囿于担心自己的职业形象受损。较之一般人,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有着更多一重的困难。有时,你表达了,别人会说:你还是学心理的呢!言外之意,学心理的都是完人,不仅不该有负面情绪,也不应有低潮期。
在我情绪不好或陷入低潮时,家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:你的心理白学了!
我不得不承认,这句话对我有相当的杀伤力。一开始会暴跳如雷,然后是冷脸以对,然后,习惯了,麻木了。再然后,我不得不反思,为什么别人的负面评价,对我有这么大的影响力?
原来,这是我的命门之一,用心理学的术语说,叫心理按钮。觉察之后,心理按钮也就不灵了,你就会很平静地听到对方的言外之意。承认自己不行,承认自己修行得还不够,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,对心理咨询师而言,也并不是那么容易。因为,心理咨询师不是圣人,更不是神。
这个假期,让我感觉很不好的一个原因是,我的社交恐惧再度发作了。一个月的时间里只想宅在家里,不想见人,更怕见到熟人。
一位在知乎上很受欢迎的心理学界新男神,也自曝自己是有社交焦虑的。上课时男神从无笑容,也不善言辞,课间被赞其公众号文章不仅有心理学的学术功底,还很有文艺范时,男神极不自在,瞬间满脸大汗。好在他有不错的颜值和文字,男神的社交焦虑并不影响课上课下女生们在心里尖叫,更不影响读者们在千里之外远远地膜拜。
存在主义团体心理治疗大师欧文·亚隆,在全世界有无数拥趸,在中国其铁粉也数不胜数。但他一直和母亲的关系并不亲密,甚至为了减少彼此的伤害和不适,一直保持较远的物理距离。
实际上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,心理咨询师也一样。那么,心理咨询师也要食人间烟火,有时也会被这烟火熏得一把鼻涕一把泪。即使是倍受推崇的心理学大师,也概莫能外。
心理咨询师也会有困惑,也会有种种烦恼,也会有生命的低潮。孤独感,无意义感,无力感,虚无感,荒诞感也会时不时地前来拜访。只是,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,因为对人类的心理现象有所了解,对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有所把握,因而有更强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调整能力,在负面情绪来临时,可以拉开一些距离,或者长出第三只眼,去体验,去觉察,可以比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更快地拔出来看自己,看他人。当自我调节不奏效时,心理咨询师也会利用自己的社会支持或专业支持系统,帮助自己更快地从低潮中走出来。或借助于学习或参加培训,或借助于自我反思,或去找自己的督导师去做个人体验,或寻求同行的督导。总之,助人者不只要会助人,也要会自助和求助。
总之,咨询师是人而不是神。对心理咨询师而言,痛苦,恰恰是一种资源,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来访者,提升他们的共情能力。而共情能力,恰是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的前提。
按照岳晓东的二次伤害理论,心理的层面上,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伤害,远远超过他人给我们造成的伤害。我们对自己,比对别人更苛刻,更狠。“第一次伤害是别人带来的,生活伤害了你,你感到很痛心;但第二次伤害却是你自己带来的,因为你要把痛苦进行到底,将事情扩大化。而将事情扩大化的结果,往往不是问题的解决,而是矛盾的升级和激化。”理想的状态是,我们可以练就金刚不坏之身。风动,幡动,而心不动。不管别人怎么刺激我们,我们既不会掂刀杀人,也不会将攻击指向自己,对自己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风霜雨雪严相逼”。
这境界不那么容易达到,但如果你希望有更好的自己,何妨在修行的路上再多走一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