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大徐妍教授将出席中国网络文学节并作专题报告
徐妍,吉林长春人。本科、硕士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。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师从曹文轩先生。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。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、当代文学批评和中国儿童文学研究。在《文学评论》《中国现代文学丛刊》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。
徐妍教授将出席2006-2007中国网络文学节,发表《2006中国网络文学报告》。
获奖作品
理论批评《凄美的深潭——“低龄化写作”对传统儿童文学的颠覆》
代表作:
1、《曹文轩小说论》,见《文学评论》2000年第4期
曹文轩以90年代的小说《草房子》、《红瓦》和《根鸟》实践着他“水远的古典”的创作观念。他借鉴从契诃夫、屠格涅夫到废名、沈从文等中外作家作品中的古典形态,在充斥着欲望的文坛追求一种“净洁”的美感,试图开拓现代意识的诗性空间。他在对人生悲剧意义的探索中形成了小说特有的时间框架,其中也包含他对时间的形而上理解:让梦幻和追忆超越具象化的时间,让瞬间化为永恒
2、《萧红小说中的女儿性》,见《中国现代文学丛刊》2003年第3期
本文通过一个新的角度——女儿性对萧红小说的精神及艺术进行了的重新的读解。介于儿童性与女性之间的女儿性使萧红选择了直觉的方式回溯故事,使她自觉地放弃了启蒙的姿态而采用体恤来进入众生世界。同时,她由此采用了非自主性记忆的自主性叙述方法,并将印象与意象结合起来。
3、《2005年青春文学综述》
2005年的青春文学从整体上说,是一个继续分化和重组的阶段。如果说以往的青春文学写作者因其自身的“弱势”地位而宁愿半推半就地接受“80后”的集体称谓,那么这一年,他们更倾向于单兵作战。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,他们大多从狂妄转向自省、激情转向理性、成长转向成熟。不过,这并不意味着青春文学作者沿袭了前辈作家的写作路径,而是相反,他们大多以“脱80后”的姿态试图打造一个与以往成人作家所占领的主流文坛有别的“另一个文坛”,即一个隶属于文化传播公司之下的“娱乐圈文学”。随着一个时代的终结,他们理所应当地选取以进入文坛的方式颠覆文坛,这几乎是2005年青春文学作者的行动纲领。但“另一个文坛”将给予他们怎样的一种解放?他们所打造的“另一个文坛”是否与所要颠覆的文坛藕断丝连?他们是否能够具备自主性的自由空间?尤其,2005年青春文学现象蕴含了哪些多重内在矛盾?一切都是以现象为本,在现象梳理的基础上同时考察现象背后的生成原因,是本综述的写作目的。
格言:
无所梦想的世界是不值得居住的,人类原本要梦想;而任何一种梦想,都有可能遭遇到幻灭的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