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诗网 >新诗简史 > 正文

"开一代诗风"的新诗创作(1921年以后)

来源:情诗网    2017-02-21    分类:新诗简史

"开一代诗风"的新诗创作(1921年以后)

如果说胡适一代新诗创建者对旧体诗的批判是要突破旧格局,那么这新一代诗人则开始探索新诗到底应有怎样的艺术建树。他们选择了早期白话诗缺少"诗味",作为批评的目标,因此这次艺术反拨是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。

(一)创造社诗人对新诗情感、想象、抒情本质的重视及郭沫若的诗作。
1923年5月,《创造周报》第一期发表了成仿吾的《诗的防御战》,文章对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展开了猛烈的抨击,认为"诗也要人去思考,根本上便错了",同时也反复强调了文学与诗的抒情本质。早期白话诗"不重想象"的平实化倾向也受到了创造社诗人的挑战。

郭沫若在《论诗三札》里把"诗的艺术"概括为一个公式:"诗=(直觉+情调+想象)+(适当的文字)。创造社把"情感"与"想象"作为诗歌的基本要素加以突出与强调,这对于调整新诗内部艺术结构,自然是一个新的推进。
郭沫若的《女神》正是充分体现了创造社诗人的上述理论主张。《女神》在新诗发展上的主要贡献是:它一方面把"五四"新诗运动的"诗体解放"推向极致;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,奇特大胆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(详见上一章分析)。这样,不仅"五四"时代的自由精神在新诗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,而且诗人也更加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:正是在这两个意义上,《女神》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。

(二)"湖畔诗派"的爱情诗创作

1922年,汪静之、冯雪峰、潘漠华、应修人等出版了他们的合集《湖畔》,同年还出版了汪静之的个人诗集《蕙的风》,1923年又有合集《春的歌集》出版,文学史上称这四位诗人为"湖畔诗人"。以汪静之最为有名,出两本诗集《蕙的风》、《寂寞的园》。他们不同于早期白话诗派的新诗先驱者,不是新、旧时代的过渡人物,而是"五四"所唤起的一代新人;他们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"五四"的产儿,他们的爱情诗与自然景物诗都带有历史青春期的特色。他们的首要贡献是爱情诗的创造:"妹妹你是水--/你是清溪里的水,/无愁地镇日流,/率真地长是笑,/自然地引我忘了归路了"(应修人:《妹妹你是水》):如此纯净率真的爱情女主人公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多见。"伊的眼是温暖的太阳,/不然,何以伊一望着我,/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呢!//伊的眼睛是解冻的剪刀,/不然,何以伊一瞧着我,/我被撩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/"(汪静之:《伊的眼》)

当然,这类情诗是很容易触怒封建卫道士的。当《蕙的风》出版后,就有人指责包括这首诗在内的一些诗"堕落轻薄",有不道德的嫌疑。对此,鲁迅等进步作家立即予以反击。鲁迅在《反对"含泪的批评家》一文中指出:"我以为中国之所谓道德家的神经,自古以来,未免过敏而又过敏了,看见一句,'意中人',便即想到《金瓶梅》,看到一个'瞟'字,便即穿凿到别的事情上去。然而一切青年的心,却未必都如此不净。"
湖畔诗人天真、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对《女神》中叛逆、创造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一个很好的补充,同样是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。

(三)冰心、宗白华与小诗体

1923年,同时出版了冰心的《繁星》与《春水》,以及宗白华的《流云小诗》,引起了人们对"小诗体"的关注与兴趣。

产生:小诗体是从外国输入的,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、俳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《飞鸟集》影响下产生的。

主要作者:除冰心、宗白华外,还有徐玉诺、何植三等人。

定义: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,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,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,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。

意义:小诗的出现,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,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感情与感受的努力。

冰心五四时期以"问题小说"称著,同时又是影响较大的小诗派诗人。她的《繁星》和《春水》两部诗集收录的,均为小诗。她曾说,她写小诗是由于受了泰戈尔《飞鸟集》的影响。觉得那些小诗非常自由,于是便仿用他的形式,随时把自己"零碎的思想"三言两语地写下来。其实,泰戈尔给予她的影响,不单是诗歌形式方面,还有哲学思想上的影响。
形成其独特的特点:1、作品主题:在基督教的教义和泰戈尔的哲学的影响下,宣传一种"爱"--歌咏"自然"、"母爱"、和"人类之爱"是她诗作的永恒主题。如;母亲呵!/天上的风雨来了,/鸟儿躲到他的巢里;/心中的风雨来了,/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。
人类呵!/相爱吧,/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,/向着同一的归宿。/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儿,/卧在宇宙的摇篮里。

2、艺术上,冰心的小诗充满生活的哲理,启人深思,耐人寻味。清新、隽永、秀逸、淡远,因此,她的小诗披露之后,一时模仿者踵至,甚至形成一派,曰"冰心体"。

宗白华(1897-1986)小诗集《流云》(1923年)曾出国留学,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美学教授。是现代中国的美学大家,美学代表作《美学散步》,用诗一样精确的语言阐述,丝丝入扣,精确美妙。作为诗人,他的诗感好,诗作富有极深的哲理。
如小诗《夜》:"一时间,/觉得我的微躯,/是一颗小星,/莹然万星里,/随着星流。//一会儿,/又觉得我的心,/是一张明镜,/宇宙的万里,/在里面灿着。"夏夜仰望星空时,人的自我感觉刹那间的微妙变化被诗人敏锐地抓住,并赋予如此灿烂的诗意的表现,引起人们对于人在宇宙中地位的悠长的哲学思索。
这样短小的篇幅中包容了如此广阔的空间,这典型地表现了小诗对丰富新诗艺术表现力的贡献;而从外部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感受、感觉的表现,自由诗体的句法与章法的趋于简约化,这些在新诗的发展史上都具有过渡的意义。

(四)冯至的半格律体抒情诗

稍后于湖畔诗人出现于诗坛上的重要抒情诗人是冯至(1905-1993),原名冯承植,河北涿县人,浅草社-沉钟社的诗人,在艺术特征上是倾向于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。从数量上看,冯至的新诗并不算高产;但他的诗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,诗歌,意不浅露,词不穷出,表现为含蓄蕴籍,意在言外。与唐宋的"婉约词派"一脉相承,被称为"新婉约派"。鲁迅说,冯至是"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"。
代表作:早期《昨日之歌》(1927年出版),是奠定冯至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第一本诗集,收入的是诗人20年代初期的诗作。诗集上卷主要是抒情短诗,下卷是四首叙事长诗。青春、爱情、生命是诗集的主旋律。后期《北游及其它》(1929年出版)。内容扩及到了对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现象的揭露。但他的含蓄蕴籍诗风是一贯的。例如《我是一条小河》:
我是一条小河,/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--/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/投入我软软的柔波。

显示出对于爱情的真挚而炽烈的追求。同时,我们在其作品中品味到,这类委婉曲折、余味不绝的情诗中,又往往蒙上一层"如梦如烟"的哀愁。表现了诗人对纯真爱情的热切渴望而又求之不得的苦闷和愁怅。
后期诗人初步接触社会实际之后写下的《北游》十二首,虽然是属于对黑暗腐败社会现实的诅咒与抨击的诗篇,但诗的格调,与郭沫若的那种熔岩奔突式的诗风截然不同,仍然是小河流水似的轻歌低唱。特别是在每首诗后,又以"阴沉、阴沉……"作结,这便如在沉沉之夜中迥荡的沉郁幽婉的萧声的余韵,使人回肠荡气,思绪绵绵。

冯至对新诗的贡献:冯至抒情诗的最大特色正是处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。他的诗以富于想象而又讲求艺术的节制见长,继承了郭沫若的长处而又克服了其缺点。1、内心的激情不采取直接倾泻的方式,或外化为客观的形象,或蕴涵于简单情节的娓娓叙述中。前者如《蛇》,后者如《雨夜》2、在形式上采取了半格律体,诗行大体整齐,大致押韵,追求整饬、有节度的美。这样,冯至的诗,不仅情调充满感伤苦闷,而且诗的节奏舒缓,音韵柔美,形成了"五四"新诗中独具一格的幽婉的风格。
冯至对新诗的另一个重要贡献,是他"堪称独步"的叙事诗。中国传统诗歌本长于抒情,短于叙事,历史上汉民族没有长篇叙事诗(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商部族诞生的史诗)。冯至的叙事诗从德国谣曲中直接获取养分,又采取中国民间传统与古代神话故事,虽别有一种不可解脱的神秘气氛,含蓄着中古罗曼的风味,所表现的对于封建婚姻制度的憎恨与对爱情理想的追求,仍然是"五四"时代的。代表作《帏幔》、《蚕马》(《蚕马》中那痴情的骏马,也终于被杀死,只得以皮裹女,化为蚕茧。)及《吹箫人的故事》,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,艺术表现十分精致,把现代叙事诗的创作,提高到了新的水平。
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