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3:
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
海门教育是卓越的教育,但并不是他的所有学校所有学生都达到了卓越的状态。
这种层级划分在理想课堂的表述中很清晰,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,第一重境界,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;第二重境界,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;第三重境界,知识、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。
分别对应于教学的普通水平、优秀水平和卓越水平。
14日下午听吴建英校长做语文课程建设报告,15日上午又听她做学校课程设置报告。
吴建英的成长之路上,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课程。很显然这是一个前沿概念。普通的教师的教学教材,优秀的教学教课程,卓越的教学创造课程。
成长为一个卓越教师,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
语文教学有许多要求,如新教育的大多数要求;现在统编教材使用以后,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,另外,关于课程化等等许多前沿要求。
如此多的要求,如头脑风暴,在新奇憧憬的同时,又觉头绪繁多,无所适从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从繁杂的事务中跳出来,观照最终目标,各种事务
的轻重次序就清晰起来。
语文教学的最低目标应是为了具有最基本的语文能力,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能用到的基本的语文能力。然后在这个最低目标上,再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,比如思维能力、审美、文化等等其他。
如果最低目标保证不了,盲目的追求更高大上的能力,到头来恐怕连学生基本的应用也满足不了。把基本的要求做到以后,我们再求其他目标。未来比一个普通的群众更有一些担当的人,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?应该比一般的同学水平要高,要有一些思维能力、人文素养。末来卓越人才的培养,那可能就要上升到海量读写和更全面的素养。
大概是这样三个层次。每一个层次,需要老师具有同等的普通、优秀和卓越的教育能力。
这样去思考,语文课堂无论什么时候,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,阅读能基本读懂内容,写作能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,掌握常用的字词。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达到这个要求。其次要大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的要求,有思维训练,有人文精神的熏陶,有美的感染。第三,少量同学要达到卓越的要求。能够海量读写,在审美和思维方面有较深度的发展。
这种层次的清晰划分,便使各种语文能力所针对的目标很清晰。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指向于基本的目标,针对所有学生。先学后教,当堂训练的模式较为适合,教师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。第二重境界,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;针对大部分学生课堂上要注意思维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熏陶。教师要具有这样的能力。落实好统编教材的各种新要求,形成各种教学能力。第三重境界,知识、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。少部分学生要有具有全面的语文能力。
海门教育这样发达的地区,我想他的学生也绝对不会一刀切。走进校园,我们只能浮光掠影的看到校园教室的布置,听几节课,听几次报告。报告中讲了非常高大上的课程设置。但这些绚丽的要求,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状态,我们却不得而知。我们能看到的学生精彩的表现,可以看出确实有一部分学生,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。课堂上学生的基本能力也能够看到,发展比较全面。但我想差别一定是客观存在的。
一些模范学校明星学校,他的学生差别也都是客观存在的。
卓越,绝对不是大部分学生;优秀绝对不是所有学生;但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基本的能力。能具有这样教学能力的老师就是卓越的老师。
老师从普通到优秀到卓越,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基本能力,还要关注大部分学生的优秀能力,更要关注少部分学生的卓越能力发展。
只关注卓越,不关注基本的思路是错误的。同样的,只关注基本,不关注卓越的思路也是错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