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录一次电话个案咨询。
中午的咨询先后采用了三个技术。
1、非暴力沟通。
观察:生意负债几百万,有人讨债;老婆闹离婚
感受:烦躁、累、半年睡不着、注意力不集中
需要:事业发展、安静独处、专注高效
因对方无法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连接,一直固守“因没钱而烦躁”这一想法,之后改用第二个技术。
2、认知行为疗法
情境:生意负债几百万,有人讨债;老婆闹离婚
情绪、身体及行为反应:
- 烦躁
- 半年睡不着
- 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
自动思维:没一件好事
上述三个主要反应对自己的影响,如果最高是10分,最低是0分,你打几分?
- 烦躁,对方打10分。其中,烦躁80%来自生意,20%来自家庭。
- 睡不着,10分。
- 注意力不集中,5分。
我们有一个“认知三角模型”,认知、情绪、行为,这三者会相互影响,改变这三者的其中一个就可以改变另外两个。
根据情绪ABC理论,我们的情绪和反应并非由外在事件/刺激直接导致,而是我们的认知决定的,比如同样听到一句话,不同的人反应会完全不同,也会出现不同的情绪。
这10分的烦躁会让人不舒服,这是一个情绪,并非是生意负债导致的,而是我们的认知——自动思维,也就是“没一件好事”。
现在你想要改变烦躁这一情绪,我们可以去改变认知,也就是“没一件好事”这一自动思维,还可以去改变行为,比如你现在一个人跑到五台山,或者像练习正念等其他行为。
这时候对方将我打断,希望谈“深”一点,他说自己平时跟别人电话就几分钟。我问他为什么找我聊?他说,想知道现在该怎么办。
接着他说,昨晚跟一个住持聊了一个小时,人家就说得挺好,该放下的要放下,该坚持的要坚持什么的。
听了这个例子,我明白他想要的是什么了。
3、给建议。
我们非暴力沟通是不给建议的,其他流派的心理咨询也差不多,至少有一个原则,不是我帮你,而是我和你一起找到出路/答案。
可对方目的性思维根深蒂固,上面的两个方法都暂时无法进行下去,我就顺着对方的想法提了自己的建议。
第一,目标清晰。继续坚持下去的话,要做什么呢?确定了这一目标就要进行任务分解。上个月你进行了两项管理改革,预估什么时间见效。建议,寻找外部顾问或者智囊团,参加学习培训或者交流,开阔思路,这也是可能改变认知的方式。
第二,预案思维。现在形式严峻,你走一步算一步,这没错,但如果不考虑未来的各种可能,不去想达成目标可能的障碍,那人就会一直陷入处理眼前麻烦的旋涡当中。
第三,写作。帮助记录、反思、计划,也可以纾解情绪和压力。
创造性思维、WOOP思维、正念思维
这些建议是即兴说的,我不是商业顾问,这不是我的专业,我认为的问题是你当下的烦躁情绪,这一点没有共识,我很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