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生活,罗曼罗兰说: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。我们何以有如此明亮的眼眸去“看清生活”,又何以有如此豁达的心态在“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”?
真实的接地气的生活总是伴着些许无奈。它像一个魔鬼,用冷漠的手,挖出一个又一个不怀好意的黑洞,深不见底。
我们曾试图摩擦黑暗燃烧自己,创造一点点微弱的光——光太暗,照不亮远方。
于是,生活渐渐变成了漫长的游走,游走于这喧嚣的街道,游走于川流不息的马路,而路太窄,挤不下梦想。
后来,我们才渐渐懂得,生活,从来就不是个太好的观众,它像一个苛刻的导演,用一个个现实对我们指手划脚,甚至加进很多戏码,似乎想帮助我们找到各自对的状态。
孰不知,我们想要的状态只是自由而已。
人生来自由,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。现实中,自由与我,总是独来独往。
我讨厌生硬的枷锁,太沉重,仿佛背负了整个世界,令我惊讶的是上帝何时赋予了我如此强大的力量,能够不动声色的背负这么多、走了这么久,日复一日、随波逐流。
现实与记忆背道而驰,记忆变得支离破碎、有始无终。
上帝总是喜欢对他百依百顺的孩子吗?如果我是个百依百顺的孩子,那么我只想顺从我自己,当然只有“想”而已。
生活不懂我,我亦不够理解生活,生活是一种修行,一种境界,一种需要千锤百炼方能到达的高度。
我期望自己有“春至陋室中,无一物中万物足”的惬意和“蔬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”的逍遥,亦或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宁静,不动声色,安静而从容,为自己而活。
如果人生真是一次航行,那我必定要做自己的船长,一帆一舵一船一目标,便是我的世界。
我所理解的人生有两种意识形态,一种是理想的人生,另一种是现实的人生。
理想的人生是三毛“无垠的撒哈拉”,是克里希的“心灵自由之路”,是梁文道的“我执”,是张爱玲的“倾城之恋”,亦是北岛的“我不相信”,现实的人生是鲁迅的“孔乙己”,是余华的“活着”,是路遥的“平凡的世界”。
而我们要做的,便是拉近并且相信能够拉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,不遗余力。
莱蒙托夫有首诗这样写: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,它既不寻求幸福,也不逃避幸福,它只是向前航行,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,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。
生活的样子从来和年龄无关,要做什么,该做什么,从来不应该以年龄为前提,现在的你依然可以怀揣疯狂的梦想,可以肆意追求想要的生活,无需压抑自己的渴望,成为别人眼中的好样子。
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有句话很喜欢“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: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,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;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”。
所以,生活不该是存在于别人的嘴里眼里,它该由我们自己去创造。